政论文2026年国考申论班即将开班,线上授课,由我本人主讲。我将通过20-30节课,帮助同学们实现申论分数质的突破。有想学习申论课程的同学,可以与我沟通。
今天,政论文与同学们共同探讨2025年江苏省考申论A卷第一题的作答思路,并拟定参考答案。
我们先看题干:
“给定资料1-4”中,一些地区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与地方旅游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用一段话对此进行归纳概括。(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准确。篇幅不超过250字。
一些同学看到这道题,就会说,这是典型的概括题,与国考和其他省的申论考试的第一题,没有太大的区别。
如果你这么认为,这道题必然不会得到高分。为什么呢?
展开剩余90%我们先看看其他申论试卷第一题的表述方式。
2023年国考申论副省级第一题:
“给定资料1”中,青年画家以玉陵湖大桥作画并题名为《巧》。请你谈谈玉陵湖大桥“巧”在哪些地方?(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2025年山西省考申论省市卷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1,请概括D市“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化农业快车”的主要措施。(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2025年四川省考申论省市卷第一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Z市各地在开展农民工回引工作方面的举措。(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通过上述对比,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江苏省申论试卷的第一题,与其他申论试卷的第一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我们可以看出,江苏省的这道题比其他申论的题难。
第一,根据给定资料的范围不同,导致难。
江苏省申论试卷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4”拟定答案,而其他申论试卷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拟定答案。
从一则给定资料中提取答案,与从四则给定资料中提取答案相比,阅读量和信息量翻了四倍,筛选整理答案自然难。
第二,题干要求不同,导致难。
江苏省申论试卷要求“请用一段话对此进行归纳概括”,而其他申论试卷要求一般是“概括……措施、作用等”。
一些同学会说,我看也没有什么区别啊!但这个区别很大。
1.“用一段话”是关键点。什么叫一段话,就是答案要有结构。要么总分,要么分总,要么总分总。
2.“归纳概括”是重点。一些同学会说,归纳概括和概括不是一个意思吗?
如果你这么认为,这道题肯定答不好。
如果你听过我之前讲授的申论23节直播课,将领会得更加深刻。
所谓归纳,就是将多个具体、个别的事例或观点,总结成一个普遍的、共性的结论或特征,强调的是从特殊到一般。
所谓的概括,就是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将一段较长文字的核心意思或主要内容表达出来,强调的是从具体到抽象。
江苏省申论试卷很明确地要求“归纳概括”,就是要注重把个别事例,上升到一般的规律。
而其他申论试卷要求“概括”,虽然其中也有“归纳”的潜在要求,但并不是拟定答案的重点,可以看做是组织答案内容中的一个方面。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江苏省考申论命题人,并不是想让我们简单地通过缩减给定资料的语句组织答案,也不是想让我们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经验分类组织答案,而是让我们从这些个别的事例中,总结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结论。这就对考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难。
第三,“作答要求”不同,导致难。
1.江苏省申论试卷要求“全面、准确”,而其他申论试卷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一些同学会说,怎么感觉江苏省的更简单,有条理就是分条分类,要琢磨如何归类的问题,而江苏省的答案就不用。
但是你想想,为什么江苏省不要求“有条理”呢?就是因为这道题的答案内容,并没有什么条理性,更不注重细节性的概括,而是要求我们从纷繁复杂的给定资料中,归纳分析出答案,而不是简单的缩减句子,要求着眼四则给定资料,从整体内容上组织答案,更类似于申论大作文的思考方式,因此难。
2.江苏省申论试卷这道题字数要求是250字,而其他其他申论试卷的第一题,有的也要求250字。但从四则给定资料中筛选整理250字,比从一则给定资料中筛选整理250字,难度大了很多。
3.江苏省申论试卷这道题的分值是20分,而其他申论试卷的第一题,一般是10分或15分,“一分钱一分货”,20分的分值,也说明了这道题难。
综上所述,江苏省申论试卷的第一题,难度不小,我们从以下的几份答案中,也可以看出,很多参考答案的答题方向,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份答案:
文化创意与地方旅游深度融合成效显著: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大梦·红楼》沉浸体验项目,吸引年轻人参与,观众重读原著兴趣高;西安的古装对诗活动,激活文化基因,增加游客对诗词的兴趣和储备量,增强旅游参和体验和情感共鸣;山西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通过游戏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吸引海内外游客;自贡打造恐龙超级 IP,既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又塑造城市灵魂和核心竞争力;苏州博物馆跨界融合文创产业,年轻人了解了文物和苏州文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宽文创产业发展空间。
第二份答案:
一是南京融合《大梦·红楼》沉浸体验项目,全新重现《红楼梦》,参与者重读原著,获高评分;
二是西安融合对诗,激活文化基因,增加游客对诗词的兴趣和储备量,丰富旅游体验,增强情感共鸣;
三是山西融合“黑悟空游山西”活动,促进旅游消费,塑造文旅品牌,文创产品促进文旅发展;
四是自贡融合恐龙超级 IP,传播城市文化,经济效益高,既得到全球旅行者和本地市民认可,又塑造城市灵魂与核心竞争力;
五是苏州融合文创产业,年轻人主动了解文物和苏州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与空间。
第三份答案:
文化创意与地方旅游深度融合,产生显著成效。
一是文化传承:《红楼梦》沉浸体验项目再现全新面貌,让游客体会文学力量与温度,对诗增加诗词兴趣和储备量,激活文化基因,丰富旅游体验,增强情感共鸣;
二是品牌创新:迎合市场需求,通过悟空游山西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消费;
三是城市宣传:融合恐龙超级 IP,传播城市文化,经济效益高,塑造城市灵魂与核心竞争力;
四是产业发展:苏州博物馆文创让游客有购买愿望,年轻人主动了解文物和苏州文化,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与空间。
第四份答案:
文化创意与地方旅游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一是传统文化融合:南京《大梦·红楼》再现全新面貌,参与者重读原著;西安对诗,游客对诗词的兴趣和储备量增加,珍视传统文化,丰富参与体验,增强情感共鸣。
二是数字游戏融合:山西 “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增加客流量和旅游消费,打造文旅好品牌,通过文创产品促进文旅发展。
三是地域文化融合:自贡的恐龙超级 IP,传播城市文化,经济效益高,游客普遍认可,塑造城市灵魂与核心竞争力。
四是文创文化融合:苏州开展多个领域跨界融合,互动交流、给予情绪价值,数实结合、沉浸式体验,创新发展模式与空间。
我们通过分析上面的四份答案,发现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对“归纳概括”理解不够深刻。这四份答案,都采用了地方名称+做法+成效的方式组织答案。
但申论命题人重点考察,你是否具备将事物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能力。比如,给定资料一中,提到了两个主体:南京的《大梦•红楼》和西安的对诗。如果你分别以两者为主体,那么,你仅仅是“概括”,而没有归纳,即:找出两者的“一般”。
这个一般是什么呢?给定资料也很明确地给出:传统文化。因此,答案的重点并不是上述的文字,而是传统文化。
我们再换个角度思考,你的答案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必须要详尽地阐述。如果你注重概括,那么,以下的关键词,都要体现在答案中,即: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大梦•红楼》、《红楼梦》、西安、对诗,等等。
这些文字,都没有涉及到题干的重点,即:文化创意与地方旅游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字数就已经占了十分之一。那么,在250字的作答要求内,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
因此,上面四份答案的思考和答题方向,本身就存在问题。
二是答案结构存在问题。这道题应该是总分结构,上面四份答案中,有的答案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结构。
但是,文字都浪费在“文化创意与地方旅游深度融合,成效显著”这样无用的表述上,只是简单重复叙述题干的要求,而没有真正把整体创意是什么,旅游融合是什么,整体成效是什么,“归纳概括”清楚。
同时,这道题的题干和作答要求中,明确要求“用一段话”,并没有要求“有条理”。但上述四份答案中,还是机械地将答案分成了一二三四这种表述形式,除了浪费字数,没有其他作用。
三是对题干理解得不够准确。题干要求“一些地区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与地方旅游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你的答案就要围绕“文化创意、旅游融合、成效”展开,与之没有关系的文字,都是无用的。
但上面四份答案中,激活文化基因、参与者重读原著,获高评分、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与空间、增强情感共鸣、让游客体会文学力量与温度、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苏州开展多个领域跨界融合,等等,都属于“跑题”的文字。
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对给定资料和参考答案做具体解析了。
政论文2026年国考申论班即将开班,线上直播授课,由我本人主讲。我将通过20-30节课,帮助同学们实现申论分数质的突破。有想学习申论课程的同学,可以联系我。
政论文原创的2025年江苏省考申论A卷第一题的参考答案为(共244字):
各地主动迎合市场需求打造文化产品,注重与游客互动并给予情绪价值,游客参与度高。
以沉浸体验项目传播传统文化,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储备量增长。
结合当前火爆产品,听取网友建议,策划执行体验旅游活动,打造文旅品牌,游客人次和旅游消费提高。
深挖地域文化价值,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宣传城市IP宣传片,打造全产业链文创商业综合体,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得到全球旅行者和本市居民认可。
根据游客新需求研发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文创产品,发展数字文创,数实结合,游客愿意主动购买文创产品、了解文物和城市文化。
发布于:吉林省一鼎盈配资-网络炒股杠杆-正规股票配资-炒股杠杆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